《德育学堂》第四季13期文案
(小学版)
【开场白】:
【主持人】:
同学们,你们研究过世界地图吗?这个世界很大很大,有很多国家和地区,也有很多其他的民族和文明。就像班级里每个同学有不同性格特点一样,每个国家和人民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。各个国家和人民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,相互学习、相互帮助、取长补短,才能共同繁荣。从很早以前开始,中国就一直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国家,如何让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中国发展的“顺风快车”,一起互利共赢?答案就是“一带一路”。所以啊,“一带一路”很重要!今天我们的节目,就会让同学们看看“一带一路”取得的丰硕成果。
先来看看最近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吧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天下事我知道】:
1.(标题)战场“幽灵狙击手”是如何炼成的
【解说】同学们知道吗?被大家称为“战场幽灵”的狙击手,是每一场实战中的最后底牌。在武警云南总队德宏支队,狙击手的日常训练尤为艰苦。携枪奔跑、装填子弹、瞄准狙击——看似简单,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。
2. (标题)校餐新模式 俭约吃出来
【解说】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东阳村小学,学生们的免费营养午餐有“两荤两素一饭一汤”供学生自助挑选。该校自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推出这种“自助营养午餐”的形式,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往年学生营养餐单一供餐方式造成的浪费,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。
3.(标题)抢花炮——看“东方橄榄球”怎么玩
【解说】抢花炮是流行于壮族、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,历史悠久,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民族特色。因其注重力量、对抗激烈,且规则类似于橄榄球,素有“东方橄榄球”之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主持人】:
前不久,第二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,参加的外方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称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合作倡议之一。你知道吗?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近六年来,世界上有很多人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“一带一路”为巴基斯坦戈壁深处的人们带来了哪些改变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缤纷故事会】:(标题)他们的生活,因“一带一路”而改变
【字幕+配音】:
2018 2002
这里是巴基斯坦俾路支省,地处戈壁深处。过去,人们只能喝着浑浊的水。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让这里发生了改变。
如今,当地人不再为了水而发愁,清澈的水,滋养着这片土地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不仅滋润了戈壁,也打造了一片文化绿洲。
在中国企业帮助下,附近上百名孩子免费接受教育。希望之光,照亮着这片土地。
贾马尔出生在这里,他的童年生活贫困而艰苦。现在,他的人生因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而改变,成为了冶炼厂车间的巴方负责人。
贾马尔有两个中国师傅,他是优秀的学生。
【字幕】:贾马尔
秦师傅、夏师傅,谢谢你。
【问题板】:
同学们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有很多国家参与进来,你能说出多少个呢?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主持人】:
要说火箭和卫星这两个词我们都很熟悉,可是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?这么说吧,火箭就像一位敬业的快递员,而卫星就像包裹,卫星只有经过火箭的运载,才能成功进入轨道。大家明白火箭的重要性了吗?前不久,咱们国家的长三甲系列火箭迎来了第100次发射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金牌”火箭。所谓“长三甲”,就是“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”的简称。我们的火箭到底是什么样的“金牌选手”?一起来看看吧!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文化小百科】:(标题)金牌火箭,你知道吗?
【解说】:
火箭来啦!
2019年4月20日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00次发射,给大家聊一聊我国名副其实的“金牌”火箭。通俗地讲,运载火箭就是一名“快递员”,采用“接力跑”的方式,将人造地球卫星、载人飞船、空间站等送入预定轨道。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,发展至今形成了多个型号,包括:长征一号、长征二号等十多个型号。
目前,长征系列火箭已具备了发射低、中、高不同轨道、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,也就是运送“包裹”的重量和距离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。
2019年3月10日伴随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,成功将中星6c送入太空,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“300”(2019年4月20日任务是第302次发射)。
那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(CZ-3B/G2)是如何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(XSLC)整装待发的呢?
第一步,火箭装载在火车上,从北京运往四川省西昌市;
第二步,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各种测试和操作活动;
最后一步,“体检”完毕后,点火发射!
火箭就这样载着卫星朝向地球同步转移轨道(GTO)进军,火箭的一号、二号“快递员”(一、二子级)首先将举着发货“包裹”的三号“快递员”(卫星和三子级的组合体),首送入一个圆形的停泊轨道,然后三号“快递员”(三子级)进行600多秒的滑行段飞行,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调整姿势,冲刺(三子级发动机再次点火)将“包裹”(组合体)送入目标既GTO轨道。最后拆开“包裹”(三子级和卫星分离)。目标精确入轨任务圆满成功。
“载人航天”、“北斗导航”、“月球探测”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,离不开运载火箭的技术支撑。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,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,让我们为中国航天点赞吧!
【问题板】:
同学们,你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哪些火箭型号吗?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主持人】:
同学们,你们一定听过“青出于蓝,而胜于蓝”这句话,你们知道它的本意是什么吗?原来啊,古代的颜料靛青是从蓼蓝草中提炼出来的,但是它的颜色比蓼蓝草的蓝还要深很多。所以,如果把同学们比作是靛青,而我们的老师或前辈比喻为蓼蓝草,只要我们认真刻苦、持之以恒,将来所取得的成就就很有可能会超越老师,社会才能进步。说到这里,很多同学是不是都想知道“蓝”究竟是怎么提炼出来的,它又会有多少种不同感官的呈现呢?来,小新姐姐带你走进贵州,一起去瞧瞧古法蓝染的技艺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世界真奇妙】:(标题)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古法蓝染的现代匠心
【字幕】:
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古法蓝染的现代匠心
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宝侗寨。
侗族妇女赖蕾开启染缸,把一批布匹浸染出当季特有的蓝色调。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青是指靛青,蓝是指蓼蓝草,这种用人工提取蓝色,给纺织品上色的工艺叫蓝染。蓝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,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,过去侗族人习惯在秋天蓝染,经过天然植物发酵后制作成靛泥,把面料染成蓝色。
【同期】: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蓝染手艺人 赖蕾
在不停尝试和实践当中才发现,它跟中国的农耕文化特别有关,它跟村寨息息相关。
【字幕】:
传统蓝染时间随意,颜色差异不可控,不利于批量生产和销售。
细心的赖蕾在二十四节气时,染出24种不同的蓝,调出一份蓝染色谱。
【同期】: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蓝染手艺人 赖蕾
从四季更迭上来讲,这个色彩会有很多差距。比如春天的色彩,它有点嫩绿色,就像我们说的春雨。夏天因为太酷热,所以很多时候它特别偏灰。只有秋天的蓝,是我们所有人最向往的蓝色,它有海蓝色、还有天空的蓝,然后还有蓝里透绿的蓝。冬天,你一拿出来就结成冰块了,所以它会产生很多的冰纹。
【字幕】:
2017年,赖蕾的“靛蓝24个节气纺织品”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。
【同期】: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蓝染手艺人 赖蕾
因为它跟我们的传统有关,最主要的是跟我们日常生活有关,所以这才是我们真真正正中国的蓝色。我做这个我就希望,更多的人来从事以后,它才能传承,这个事才能做得更大、更好,这个手艺才能够越来越熟练,它才能有市场,它才不会被现代的东西给抛弃。
【问题板】:
同学们,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呢?
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结语】
【主持人】
同学们,赖蕾阿姨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传承这门手艺,后人能够比她做得还好,这就是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在她身上的体现。回到教室,我们的老师何尝不是这样,他们辛辛苦苦教授我们知识,敦促我们认真对待每一天,就是希望我们将来可以更上一层楼,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。知识是不断进步的,人更应该不断进步。所以,加油吧同学们!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成为老师的骄傲!
好了,这期节目就结束啦,收获知识,收获快乐,我们下一期再见吧!
(完)